2BE 水环真空泵的工作原理详解
一、核心工作机制
2BE 水环真空泵通过叶轮旋转形成水环,利用容积变化实现气体的吸入、压缩和排出。其核心原理可分解为以下四个阶段:
1. 水环形成阶段
叶轮偏心安装:叶轮以一定偏心距(通常为泵体半径的 10%-15%)固定在泵轴上,与泵体内壁形成月牙形空间。
工作液循环:启动时,泵内注入适量水(或其他液体),叶轮旋转带动水向泵体边缘甩出,形成厚度均匀的旋转水环(如右图示意)。
2. 吸气阶段
容积扩大:叶轮叶片与水环之间的空间(气室)随旋转逐渐增大,局部压力降至低于大气压。
气体吸入:被抽气体通过吸气口进入气室,填充扩大的空间。
3. 压缩阶段
容积缩小:叶轮继续旋转,气室空间因水环限制而逐渐缩小,气体被压缩,压力升高。
压缩终点:当气室与排气口连通时,气体压力达到或略高于大气压。
4. 排气阶段
压力释放:压缩后的气体通过排气口排出,同时部分工作液随气体带出,经气液分离器回收循环使用。
二、关键设计特点
1. 双级串联结构(部分型号)
分级压缩:两级叶轮同轴串联,第一级压缩后的气体进入第二级进一步压缩,极限真空度可达 **-97 kPa**(绝压 30 mbar)。
中间冷却:级间设置换热器,降低气体温度,减少能耗并提升压缩效率。
2. 自平衡设计
轴向力抵消:叶轮采用对称布置(如双吸式叶轮),平衡轴向推力,减少轴承磨损。
径向力分布:水环均匀包裹叶轮,抵消旋转产生的径向力,延长机械密封寿命。
3. 高效密封与冷却
水环密封:水膜填充叶轮与泵体间的微小间隙(通常为 0.1-0.3mm),阻止气体逆流。
工作液冷却:循环水吸收压缩热,使泵内温度稳定在15-35℃,避免高温对性能的影响。
三、工作液的作用
水在 2BE 真空泵中扮演多重角色:
介质传递:通过水环的容积变化实现气体输送。
密封介质:填充叶轮与泵体间隙,防止气体泄漏。
冷却剂:吸收压缩过程产生的热量,维持系统温度。
润滑剂:减少叶轮与泵体的摩擦(摩擦系数<0.05)。
四、与传统真空泵对比
对比项 | 水环真空泵 | 旋片真空泵 | 螺杆真空泵 |
---|---|---|---|
压缩方式 | 容积式(水环动态密封) | 容积式(油膜密封) | 容积式(螺杆啮合) |
密封介质 | 水 | 矿物油 | 无油(干运转)/ 冷却液 |
允许颗粒 | ≤1mm | 需过滤至<0.1μm | 需过滤至<5μm |
极限真空度 | -97 kPa(双级) | -99.99 kPa | -99.99 kPa |
适用场景 | 含液体 / 颗粒、腐蚀性气体 | 清洁气体、高真空实验室 | 工业连续运行、中高真空 |
五、典型应用场景
化工行业:反应釜抽真空、减压蒸馏(如甲醇精馏)。
环保领域:污水处理曝气池抽气、沼气收集。
制药行业:冻干机真空系统、原料药干燥。
食品加工:真空包装(如肉类、乳制品)、果汁浓缩。
总结:2BE 水环真空泵通过水环的动态容积变化实现气体输送,具有结构简单、耐污染、易维护等特点,尤其适合处理含液体、颗粒或腐蚀性介质的工业场景。其工作液循环系统和双级压缩设计是保障性能的关键因素。